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那些失落的瑰宝

日期:2023-08-27 10:05:31 来源:经济日报

据英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8月16日,大英博物馆储藏室内一批“用于学术和研究目的”,且未在近期公开展示过的“小件文物”被盗。这批文物包括从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19世纪的黄金首饰、宝石及玻璃制品。博物馆随即启动独立安全审查,并加强了安保,英国警方也对此事件展开调查,但目前仍没有实质性进展。

大英博物馆被盗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也使得这座本就声名赫赫的艺术殿堂以一种令人心痛的方式重新回到大众视野的中心。

事实上,大英博物馆被盗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2002年,馆内一尊有2500年历史、高12厘米的希腊半身雕像被盗,至今未能寻回;两年后的2004年,又有15件中国珠宝文物在该馆开放时间段内神秘失踪。每一次,博物馆方面都表示将提升安保水平,亡羊补牢,但很显然,前路依旧漫漫。


(资料图)

大英博物馆坐落于英国伦敦罗素广场,于1759年1月15日正式对公众开放,最初的展品主要来自于私人收藏家的捐赠。

在接下来的百年岁月里,大英博物馆的藏品日渐丰富起来,其过程与英国殖民扩张密不可分。

1763年,英国通过七年战争击败法国,成为海洋霸主;1815年,英国赢得拿破仑战争,彻底坐稳了当时“全欧甚至全球最强大国家”的宝座。从此,英国开始加快全球殖民步伐。

从1607年英国在弗吉尼亚建立第一块真正意义上的殖民地詹姆斯敦开始,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殖民地面积一度达到了惊人的335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囊括了包括南极洲在内的七大洲、四大洋。

与英国扩张殖民步伐同步的是,各国的历史文化典藏以及奇珍异宝也流入英国本土,并汇集到大英博物馆中。

作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大英博物馆现有藏品800多万件,覆盖了200多万年的人类历史。受制于馆内空间,仅有约1%的文物能够被展出,但即便这1%也足以让每一位去过大英博物馆的参观者惊叹。

大英博物馆根据藏品类别划分为10个分馆,分别是古近东(巴尔干半岛地区)馆、硬币和纪念币馆、埃及馆、民族馆、希腊和罗马馆、日本馆、东方馆、史前及欧洲馆、版画和素描馆、西亚馆,共计94个展厅。

埃及馆是其中最大的陈列馆,馆内藏有10万多件古埃及文物。这里最有代表性的展品就是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罗塞塔石碑。但若想近距离观看石碑却不那么容易。笔者曾两次前往埃及馆,每一次都被拥挤的人群堵在远处动弹不得,即便只想看看石碑旁的解说,也需要历经“千辛万苦”,穿过密集的人流才行。

据资料记载,罗塞塔石碑制作于公元前196年,上面刻的是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的登基诏书。按照专家的说法,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密集的文本内容,更在于它为学者们提供了解读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方法。在这块石碑上,工匠们用古埃及象形文字、埃及草书以及希腊文3种文字刻下了相同的内容,学者可以凭此对照理解,从而分析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结构和用法。也正因如此,有人甚至评价罗塞塔石碑为“打开古埃及文明的大门”。

不过,对于笔者来说,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33号展厅才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

不久前,大英博物馆举办了全球首个描绘19世纪中国历史文化的大型特展——“晚清百态”。300多件珍稀展品围绕宫廷、军事、艺术、日常生活以及全球交流五个主题铺陈,立体呈现了晚清社会的全貌。据说,还有数十名“神秘收藏家”借出了自己的私人珍藏,其中很多藏品都是第一次出现在公共视野中。有现场参观过的小伙伴评价说,此次特展的特别之处不仅在于藏品的珍贵,还在于藏品选择包罗万象,内容覆盖帝王将相、普通百姓、边疆战士,身处其间,仿佛时光回溯。

大英博物馆官网显示,馆内现有中国文物超2.3万件,囊括了新石器时代的石器、仰韶文化的彩陶、商周春秋战国的青铜器、汉代的漆器玉器以及唐宋三彩、五大名窑瓷器、元青花、珐琅器等几乎所有艺术类别。这些漂泊海外的文物对于研究中国文化意义重大。虽然大英博物馆方面宣称,馆藏的中国文物是通过馈赠、购买、交换等方式获得的,但熟悉历史的朋友们肯定都知道,战争期间的疯狂掠夺、盗卖才是最主要的来源。

这也是大英博物馆最惹人争议的地方。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看,能够将这些珍贵文物保存下来、展示出来,确实有其积极意义。但对于各大文明古国而言,流失的文物则更多代表了不可忘却的苦难。这也是多个国家的民众都在反复地、在不同场合、以各种方式呼吁大英博物馆归还珍贵文物的原因。

新近发生的文物被盗事件再一次将大英博物馆推上了风口浪尖。毕竟,如果大英博物馆不能很好地护卫文物周全,承受损失的将不再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而是全人类。

文物是文明的印记,万万不可失落,当慎之又慎。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 畅)

标签: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

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