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刘邦去嫂子家蹭饭,惨遭羞辱,称帝后怎么对待嫂子、侄儿的_世界新视野

日期:2023-05-15 10:18:57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汉高祖刘邦,起点之低,古代史上能够超过的也只有明太祖朱元璋。而作为一个出身农家的帝王,他的一生可以用波荡起伏来形容,47岁之前还只能望着秦始皇嬴政的巡行车队说道,大丈夫当如此。47岁起义,54岁打败项羽,功成名就,建立大汉王朝。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尽管是他结束了秦朝末年的群雄争霸的分裂局面,并且开创性的提出以孝治理天下,确立休养生息的国策,并提出了"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的财政支出紧缩政策,也为"汉""汉王朝""汉民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诟病"他,而造成这个的原因,便是他那不修边幅的性格。

他喜欢说"为之奈何";还喜欢替下属们攒功,什么运筹帷幄之中,不如张良;什么镇国家,抚百姓,不如萧何;战必胜,攻必取,不如韩信,有这些人我才能取得天下啊;他也够泼皮无赖,喜欢去吃樊哙家的狗肉而不给钱,萧何、曹参还是他的上司,他也要赚尽"便宜";他有帝王的生杀予夺,也有我们普通人的至情至性,小阴暗。

年轻时的刘邦在《史记·高祖本纪》是这样记载的"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好酒及色。"用我们现在的话是是大度,游手好闲,喜欢酒、美色,活脱脱的就是一个流氓形象。

而且刘邦家中可是有兄弟四人,还有一个姐姐。在秦朝末年的动乱之中,刘家太公和刘媪将姊妹五人拉扯带大已然不容易,而在兄长刘伯、刘仲成家后这一大家子便相继分家过活,而刘父刘母则跟刘邦一起过活,但是刘邦游手好闲,随着年龄老迈,刘邦便时常 去哥哥家蹭饭。

其实,坦白讲虽然身处农村,衣食并不富足,但是两位大哥、大嫂也对刘邦足够照顾,并不在乎多的这一双筷子。但是时日一常,刘邦年岁又渐长,关键是刘邦每次前往并不是只有自己一人,还总要带上一大帮的狐朋狗友,自己的大嫂总要有些不悦。

但是"大度"的刘邦就是这个性格,慷他人之慨。一日,刘邦又领着萧何、樊哙、任敖、卢绾、周勃、灌婴、夏侯婴、周苛和周昌这些"狐朋狗友"来大哥家蹭饭。大嫂眼见多了这么多张嘴,自然是心中不悦。便不停的刮锅底"砰砰",众人也自然明白,便起身离去。但是刘邦随后便不客气,步入厨房,眼见锅中还有"货",惨遭了大嫂羞辱的他便由此开始"记恨"大嫂。

但说这时势亦变,秦末的局势风雨突变,陈胜、吴广的一场大泽乡起义也为秦亡点燃了引信。刘邦也揭竿而起,狐朋狗友也成为了股肱之臣,而他也有惊无险的建立了大汉王朝,当上皇帝。而建立了王朝,自然要封爵裂地,于是张良、萧何等人都按功封赏。

但是刘邦却独独没有分封大嫂的儿子刘信(此时,大哥刘伯已经亡故,被他追尊为武哀侯)。

刘太公自然很是疑惑,你怎么唯独不分封(大孙子)刘信?刘邦却说了一句极致体现他性格的话--"某非敢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我不敢忘记分封侄子刘信,只是刘信他妈,我大嫂没有长者的德高望重。言外之意,自然还是记恨,幸亏刘太公敦促,刘邦才极其不乐意的给侄子分封了一个爵位--颉羹侯。颉,有刮的意思,颉羹侯,自然就是刮锅侯,到这里刘邦还记恨着呢!

至于侄子刘信,倒也是个英雄人物,能忍的这般羞辱。在赴任之后,也能够开山引水修七门堰,造福一方。时至今日,该堰还存在。

参考资料:《史记·高祖本纪》《史记 楚元王世家》

标签: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

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