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古镇庙集 年的味道|环球热门

日期:2023-01-30 14:16:10 来源:北京晚报

从“家乡之味”体味悠悠乡情,从“家乡之变”感受发展脉动。魂牵梦萦的家乡味道,是古镇庙集的传统年货,是亲人准备的丰盛年饭,是熟悉又陌生的小城街市,也是家乡婚礼上的烟火气。本报今天刊出记者的回乡日记,一起品味记忆里最温暖的家乡之味。

1月21日(除夕),安徽省亳州市义门镇药材村,晴,零上5摄氏度。老家卧室,屋外爆竹与烟火阵阵。

刚回老家不久,就遇到来串门儿的邻居爷爷,言谈中他提到近年来家乡发生不少变化。想一想,自己虽然是土生土长的义门人,还真没有正儿八经地逛过义门、观察过这些变化,于是今天特地去镇上走了一圈。


【资料图】

“荫高树兮临曲涡,微风起兮水增波。”沿着一代帝王曹丕笔下的涡水顺流而下,便能到达我的家乡安徽省亳州市义门镇。和所有农村小镇一样,义门简单、质朴甚至有些土气,但不同于一般小镇的是,它已经在这方土地伫立了千年。据《颍州志》载:“义门唐时为真源县”,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安禄山血洗真源县,县衙仅剩一仪门,因此改真源为“仪门”,涡阳建县时,将“仪”改为“义”。因古时镇区内庙宇林立,义门也被叫作庙集。

在义门的入口处,矗立着一座气派的青石牌坊,匾额上正面题写“义门古镇”,背面雕刻“伯俞故里”,在这里吟咏着义门的千年历史和“伯俞泣仗”的孝文化。跨过横穿义门的涡水,还能看到一座去年12月刚刚建起来的牌坊,抬头看去,古木与飞檐之间金灿灿的庙集街三字赫然入目,这周围便是庙集的核心区域。

庙集街上,岁月留下的痕迹依稀可见,茶叶店泛黄的招牌、香油坊转到光滑的磨盘、裁缝店用到发亮的量尺……也许老板已经换了好几拨,但店面就像永远按时赴约的老朋友,每天都会准时打开营业的大门。听妈妈说,从小年起,镇上的人就开始忙不迭地购置年货,循着老民俗,一边张罗各路神仙、一边燃起人间烟火。

在庙集街附近的十字路口,卖牛肉馍的师傅感叹,今年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是往年从没见过的。是啊,从牛肉馍摊位向四周望去,到处都是拥挤的人群。义门人引以为傲的苔干和熏牛肉商铺前人头攒动,来往的行人在一个个年货摊前驻足,大人和偶遇的朋友亲密交谈,旁边的孩子心满意足地吃着小吃,小车里被各色商品填得满满当当,游子们在奔向老家的车子里频频探头,商家们争相售卖平日里难得一见的香油月饼、麻团、果子等,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渲染出节日的气氛。

沿着庙集街走下去,一幅更加宽广的画卷已经为义门人铺开。2018年起,义门镇着手建设4A级景区,从中心干道的修缮到文化资源的发掘,那些仅仅存在于老人口中的传说,逐渐能够看得到、摸得着。

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一栋栋本土民宿。“大出檐”“小出檐”“葫芦头”……半是青砖瓦房,半是泥土飞扬。新民宿保留了老房型,甚至连曾经的土墙都依然完好,在老房子的基础上配以古色古香的木窗,让人眼前一亮。

在民宿的反方向,一座跨河大桥已然成型,让不远处的老桥黯然失色。桥头的房屋顺着桥的方向渐次倒下,在为新桥让路的同时,也在铺开义门人的新生活,为乡村旅游和乡村经济的发展蓄力。桥下的柏油路修得挺直,平整的路面早已经抹去了曾经被泥土堆砌成的土坝痕迹,无数义门人为了求学或者务工在这条路上踩下的足迹成为新路最坚实的地基。

时代的回声在乡镇似乎总是慢半拍,在根深蒂固的传统与奔涌而来的现代文明相遇之时,改变也显得缓慢,甚至不着痕迹。但正是这些不以为意的改变,将老庙集一步步带向了新景点,也许要不了多久,新的产业将重新塑造义门人的日常生活,而古镇传统也将在一次次书写中再现生机。

站在老桥上眺望涡水,微风荡起的涟漪让人想起曹丕笔下的微波,在碧水的倒影中似乎能看到从千年前走来的老庙集,正在向崭新的时代敞开怀抱。

家乡小志

义门古镇,古为皖北重镇,曾是工农业产品的重要集散地,被誉为“中国苔干之乡”。古有大小庙宇72座,故称庙集。

标签: 土生土长 让人眼前一亮 人头攒动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

市场